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企业入驻院校入驻 全国服务热线:010-80788512

北京

 我的位置:首 页 > 就业指导 >  职场资讯 >发布新职位

高校面对“就业难”应对之道

2013-05-28来源:点击量:487

 中国114招生网讯  乔健:高校应针对市场需求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道  教育发展应该和产业发展相同步,从高校来讲,无论是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乃至实践教学,都应该体现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现在有很多结构性的矛盾,就是市场需求和高校提供

 中国114招生网 讯

  乔健:高校应针对市场需求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道
  教育发展应该和产业发展相同步,从高校来讲,无论是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乃至实践教学,都应该体现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现在有很多结构性的矛盾,就是市场需求和高校提供的人才,两者之间不相匹配,所以这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因此,从高校角度,更应该针对市场需求,如何探索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道,在这些方面,在未来对我们的教育可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车伟:划分清楚教育的结构层次 让它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
  现在大学教育的结构性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理顺,我们培养了很多大学学生,这无疑是重要的。但是有些大学学生的培养,当然我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是以国家发展创新和能力的培养为导向的,但更多的,一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的时候,无疑我底座的部分,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这样大学的层次应该划得非常清楚,比如创新型大学,比如说顶尖大学,顶尖大学我始终认为不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因为我招的全是精英的学生,全是中国最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任何时候就业都没有问题,不上大学这些学生也没有问题,因为都是最聪明的人,难道找不到工作吗?
  所以用就业率衡量这些学校是非常没有道理的。但是所谓的二本、三本的大学,确实有一个面向市场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不论是顶尖大学生的培养还是低层次大学生的培养,这种结构层次并不清楚,培养的目标全一样,所以毕业以后,到市场竞争岗位都一样。本来精英的这部分和最差的部分竞争同样工作的时候,这个难度可想而知。现在问题就是如何把教育的结构层次划分清楚,让它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
  张车伟: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国家长期发展的一个动力
  基于这样一个原因,实际上很多人基于大学生就业难,我们的大学不应该扩招或者缩小大学生招生规模,这种观点我是不赞同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国家长期发展的一个动力。就是现在大学生扩招,虽然现在看到一些就业难,但是对我们国家今后经济长期的影响有巨大的作用,它奠定了我们国家今后增长的动力,而不仅仅在眼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在25%左右的大学生毛入学率,如果横向的和其他国家比较,我们的路还很遥远,还很长。
 
推荐阅读:
 

上一篇:毕业生就业应该如何规划和调整

上一篇:自主创业 路在何方

陕味情 北京世纪广盛行科技 北京新源办公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