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5来源:网络综合点击量:726
上班时生龙活虎,侃侃而谈,下班后立马焉了,饭不想吃,话不爱说,就想一个人“宅”着,时下不少上班族都患上了一种职场新病——“下班沉默症”。
为什么会“下班沉默”
为什么一些人会“下班沉默”?在一项调查中显示,59.6%的人认为原因是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52.7%的人认为长时间疲劳,使一些人形成了排斥情感交流的惯性;40.5%的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37.0%的人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
1、心理疲劳
“选择性沉默”,说到底,是一种心理上的疲劳。而压力太大,可能是最重要的“幕后推手”。为了应对工作和生活,我们只能跟着社会的节奏赶,尽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内心的真实体验,想想自己是否快乐。最后,身心俱疲,对生活的热情逐渐缺失,原本应该成为生活调味剂的朋友交往、家庭之乐也变成了一种心理负担,使人出现抵触、拒绝等不良心理。
2、自我保护
适当的“沉默”,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提醒自己需要放松的信号。可若长时间的“选择性沉默”,则可能打破心理平衡,导致孤僻冷漠、消极倦怠,加深人际之间的距离和隔阂,甚至诱发严重的抑郁情绪。
3、缺少生活乐趣
在原因调查中,虽然每个人的原因不一样,但是大都与工作有关。不少人填写回家不想说话的原因是,“工作不顺心,下班后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甚至一说话就乱发火,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也有的人说:“白天话说多了,晚上没话了,回家就是想休息,工作太累了,终于可以卸下面具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说了。”
总而言之,回家不说话的人都是因为工作压力较大,为了应对工作和生活,只能跟着社会的节奏,尽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最后身心俱疲,对生活的热情逐渐缺失。本来家庭和生活应该作为自己身心愉悦的重要方式,可是被工作的操劳渐渐取代,更失去了回家和家人享受生活的乐趣,成为了与家人抵触、缺少家庭沟通氛围的借口。
张叶感觉,自己上班时跟顾客说的话基本形成一个套路,经常对自己到底说了什么完全没有意识。跟同事相处时表现得幽默活泼,也只是为了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而下班后之所以沉默,主要还是因为工作太累了。
于杰则说,家庭本该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但由于工作中已经消耗完自己的激情和精力,下班后与家人交流,如今变得更像是一种负担。“我感觉说话比玩游戏累得多。”
“上班时为达到工作要求,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跟人交流,这样上一天班会觉得很累,回到家就想安静地休息。”王芳说,很多人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都有这种回家后“累得说不动话”的感觉,于是就表现出少言寡语或冷淡麻木的状态,“但如果这成为一些人习惯性的休息方式,他们将来即使有精力进行交流,也不会这样做了。”
中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董海军认为,在工作、应酬和家庭中,人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角色转换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家庭角色对人的期望,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休息方式,没有很好地考虑家人的感受。此外,每个人精力都有限,工作繁重或急切希望有所成就的人,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充足精力去关注家庭生活。对安静环境的需要可能导致他们对亲友表现出沉默、冷漠的状态。
上班累,加班闷,老板的脸色是把杀人锥,慢慢的,上班对许多人来说就成了一种负担。当工作失去了刚入职场时的新鲜,取而代之的是升职涨薪带来的无穷压力。为了保住饭碗,为了不被淘汰,为了能早日买车买房,每个上班族工作的时候都如拧紧了的发条,不管是“劳心者”,还是“劳力者”都是忍着痛,憋着劲,在拼,在跑,不敢有一丝懈怠。
这就不难理解上班族下班后的沉默了:终于下班了,不用再管机器的轰鸣,不需再看老板的脸色,不必面对刁钻的客户,此时无声胜有声,难得的放松啊!所谓的“下班沉默症”就是这样一点点炼成的。
偶尔的沉默可以让人得到暂时的放松,但是时间长了,会让一个人产生一系列消极的情绪,甚至让一个家庭处于沉闷之中。所以,在此提醒广大上班族,下班后尽量别鞋子一脱,床上一倒,一个人“宅”着。“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上班本来就够辛苦的了,下班后干嘛把自己搞得那么沉闷?多和家人交流,定期与朋友聚聚,下班时调整好了心态,上班后才有精力去拼去闯,让“下班沉默症”随风而去吧
上一篇:解析职场易患“下班沉默症”的群体
上一篇:长期下班沉默 易蚕食都市家庭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