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2来源:转载点击量:4927
为了促进中德高校的交流,汲取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经验,加深中德两国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听取企业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由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主办,联盟理事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承办的第一届中德国际教育论坛于2013年10月21日在重庆合川召开,为中德两国应用技术大学专家学者、企业界及政府和机构代表搭建一个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安世全教授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安世全教授“以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契机,构建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主题分享中分别从办学基本情况、创建示范的应用科技大学、突出实践实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远景学院建设情况、学校采取的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本次论坛承办方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在办学、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远景学院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在学院建设方面,安世全院长介绍到,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现已投资6亿多元,现有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等7个系,远景学院、移动网谷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院、创业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以及4个教学部、一个实训中心、两个双体系和市创意产业基地,共开设31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16729人。
在定位与特色方面,突出信息科技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把学校建成行业特色鲜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输送园地、西部信息化和国际化人才的摇篮,国内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示范高校,国内工科类具有重要影响的民办大学。
在人才培养学科方面,立足信息行业,以工为主,打造与信息行业紧密结合的通信工程、计算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工程教育学科群;突出体现经管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特色;积极发展理学、艺术等学科。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实践能力强,工程背景扎实的 “应用型、工程型、创业型、国际化”人才。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社会道德责任感、较强的交流能力、敢于批判思维、勇于质疑、专业创造、多学科融合、国际视野和多元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在专业建设方面,办学特色鲜明,发展趋势良好科学布局学科专业。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建设与企业同步的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以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工程教育为特色和优势,培养应用信息科技技术技能人才。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和借鉴国外成功办学经验,探索“远景学院”人才培养新机制;构建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双体系卓越人才教育”基地,开展素质拓展、创新学分、工程训练、移通网络学堂等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工程教育体系。搭建艺术实践与欣赏、竞技体育、精品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一体的英才教育平台;启迪智慧与名家面对面,通过名人讲座、名师课堂、音乐剧、青年剧场、保利影院等打造文化移通名片,探索“文化移通”创新育人之路。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与社会责任感、交流能力、敢于质疑和批判性思维、专业创造、多学科融合、多元共存和国际视野。
在创建应用科技大学方面,安世全教授介绍到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努力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的优势重点学科和骨干专业,强化实践实训应用科技人才培养环节,创设“2.5+1.5”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科技实用技术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学与做”互动的教学方法改革,建设适应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师资队伍,强化实用技术研究。努力探索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产业升级人才需求输送园地,国内应用科技大学建设的示范高校。
在应用技术大学教学实践中,突出“学与做”互动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课+训+赛”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学生实践实习训练和设计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体系建设。走“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结合科技竞赛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教+学+做”实践教学改革,以“公共基础实践平台+专业基础实践平台+专业实践平台+集中实践平台”的设置方式构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四年内不低于24学分。
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措施上采用“工种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专业框架内,以我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建立专业群,设立“工种技能技术”专业方向,系统设计、改造、新建等手段建设校内实验室平台、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业无缝对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渐进式留学”方式,优化合作办学项目设置,实行国内、国外分阶段培养,以“渐进式留学”方式克服了高中毕业生直接出国留学语言不通、环境陌生、心理压力大、学习生活难以适应的种种弊端;实行中德双校园跨国培养模式,分阶段在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德国合作院校进行培养,实现课程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国际接轨,课程学分相互认可;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与德国高校联合成立二级学院,每年在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选拔150名左右学生,按照应用技术大学模式和企业能力要求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全面引进德国高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分配理论、实验、练习课程比例;打破师资力量瓶颈,巨资聘任有丰富企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外聘部分企业高管作为客座教授,德国高校教授在其中担任不少于五分之一课程的教学;改革理论教学环节,以小班、讨论式形式上课,倡导以实验为先导的理论教学,以网络远程的形式开展中、德教授远程的联合教学;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实验开设范围和实验环节比重,提升实验设备水平,以先进的设备给予学生最现代、最直观的体验;加强科研项目引导型学习,给予每个高年级学生以相对固定的实验室位置,给予一定的企业实际项目;建立综合的教学软件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软件平台了解教学相关的所有信息;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参考德国高校同一门考试三次机会均未及格者,直接取消在本二级学院学习的资格;建立专业辅导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配备相应专业教师及高年级学生(可作为教师助手)作为专业学习的导师;强化英语或德语语言学习,作为国际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在学生选拔时,英语水平即作为先决条件之一。
突出实践实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突出实践实训,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坚持工程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应用技术技能的培养。积极探索开放办学新模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立足信息科技领域,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把产业、专业、就业相连接,努力构建开放办学大平台。建立了紧密的联合办学合作关系,形成了与企业互动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信息行业和地方经济产业升级发展培养人才。探索和实践与中高职学院联合办学新模式,为中高职学生人才成长搭建“立交桥”,同时也能使我院招入一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养。
最后,安世全院长分别从办学模式创新、小班上课学生至上、学习环境:个性化方式和学校采取的措施详细介绍了远景学院建设情况。
上一篇:谁教会我们学历“歧视”?